| 自然学习新文字系统对左侧枕颖沟文字加工区的影响 | |
席洁
| |
| 2012-06 | |
| 出版地 | 北京 |
| 摘要 | 研究发现左侧枕颞(occipito-temporal, VOT)皮质存在一个特异性的视觉字形加工区(Visual Word Form Area, VWFA),该区域的产生和后天文字经验有关。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经验和学习/i)II练如何塑造左侧VOT文字加工区及其形成的具体过程,但是这些研究使用的训练刺激、训练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得到的训练结果也并不一致,研究者对左侧VOT对文字特异加工的形成机制还存在很大争议。而且,目前还没有研究系统考察自然学习过程中新文字文字特异性加工脑功能区的形成过程和具体规律。 本研究通过纵向追踪汉语母语被试学习新文字系统的过程,分阶段对他们进行磁共振扫描和认知行为测验,系统考察了新文字学习经验对左侧OTS文字特异性加工功能区的影响。对新文字和母语文字的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问题:1)新文字的特异性加工脑功能区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规律是什么? 2)文字加工区对属于不同文字系统的文字加工模式差异如何?3)新文字系统学习过程中识字量、正字法意识、词形意识等认知行为指标的发展过程如何?研究结果发现,伴随着被试课堂学习新文字系统的过程,行为测验成绩显著提高,文字加工区对新文字的激活强度显著增加。并且,MVPA结果发现对新学习文字和汉字的区分率也显著增高。 本研究的完成有助于理解左侧OTS这一特殊的脑功能区的形成机制和信息加工方式,将为阐明特异性脑模块的本质提供新的证据和线索,对理解文字学习和阅读的神经机制等若干基本问题也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 |
| 关键词 | 枕颞皮质 文字 自然学习 经验 功能磁共振成像 |
| 页数 | 38 |
| 语种 | 中文 |
| 文献类型 | 科技报告 |
| 条目标识符 | https://ir.psych.ac.cn/handle/311026/29219 |
| 专题 | 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席洁. 自然学习新文字系统对左侧枕颖沟文字加工区的影响[R]. 北京,2012. |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 席洁-博士后研究研究报告.pdf(2145KB) | 科技报告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
| 个性服务 |
| 推荐该条目 |
| 保存到收藏夹 |
| 查看访问统计 |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 谷歌学术 |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席洁]的文章 |
| 百度学术 |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席洁]的文章 |
| 必应学术 |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席洁]的文章 |
| 相关权益政策 |
| 暂无数据 |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