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对词义的直接知觉——中国儿童发展的Stroop效应
焦书兰; 纪桂萍
摘要<正> 人们都熟悉这种现象,当语言的印刷或书写材料出现在有经验的阅读者眼前时,他会不自觉地,自动地去阅读并了解其意义,甚至在不想读它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例如在地铁等侯乘车时,会自动地阅读地铁两旁的广告,这说明人们对词和词义的知觉是自动的,甚至带有强迫性质。1935年Stroop 曾以人们对词义强迫性知觉为课题,研究了词与书写词用的不同颜色(“红”字用绿墨水写)之间的干扰作用。例如,当呈现一个“红”词,要求人只注意墨水的颜色特征而忽略词义时,由于对词义知觉的自动倾向,颜色的特征会对词义
学科领域心理语言学
1991
语种中文
发表期刊心理科学
ISSN1000-6648
期号5页码:54-55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8982
专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回溯数据库(1956-201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焦书兰,纪桂萍. 儿童对词义的直接知觉——中国儿童发展的Stroop效应[J]. 心理科学,1991(5):54-55.
APA 焦书兰,&纪桂萍.(1991).儿童对词义的直接知觉——中国儿童发展的Stroop效应.心理科学(5),54-55.
MLA 焦书兰,et al."儿童对词义的直接知觉——中国儿童发展的Stroop效应".心理科学 .5(1991):54-5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儿童对词义的直接知觉_中国儿童发展的St(145KB)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焦书兰]的文章
[纪桂萍]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焦书兰]的文章
[纪桂萍]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焦书兰]的文章
[纪桂萍]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儿童对词义的直接知觉_中国儿童发展的Stroop效应.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