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有效性:协作行为与作业特征作用机制研究 | |
其他题名 | Team Effectiveness: the Effects of Teamwork Behaviors and Task Characteristics |
李锋![]() | |
2008-06 | |
摘要 |
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与日益全球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业复杂性的增加,工作团队已经取代个体成为工作组织的基本结构单元。工作组织的这一变化得到研究者关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团队研究逐渐成为工业组织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诸多研究者以团队有效性为核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IPO (Input-Process-Output)有效性模型,识别出若干影响团队有效性的因素。然而这些模型或研究忽略了团队成员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动态的行为与交互—团队协作;并且作为诸多IPO模型中输入变量的作业特征也尚未得到关注。本研究在总结前人文献基础上,以Rousseau等人(2006)的团队协作行为多层概念结构模型、Hackman和Oldman (1975)的作业特征理论为基础,探讨作业特征、协作行为与团队结果变量间的团队有效性作用机制。通过对22家企业中110个团队的479名团队成员与110名团队领导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
其他摘要 |
Organizations are increasingly turning to team-based structures to contend with the pressure of the increasing global competition, consolidation, innovation and need for diverse skills, expertise, and experiences. This ongoing transformation in the basic organization of work has captur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 And group and team researc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entered in the fields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ince the 1990s. A great deal empirica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a number of variables contributing to team effectiveness and several IPO models were summarized. But teamwork behaviors, the dynamic and adaptive interactions among team members during the task completion, were still very vague. |
学科领域 | 心理学 |
关键词 | 团队有效性 作业特征 团队协作行为 IPo樟型 |
学位类型 | 博士 |
语种 | 中文 |
学位专业 | 应用心理学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学位授予地点 | 北京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s://ir.psych.ac.cn/handle/311026/21792 |
专题 | 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锋. 团队有效性:协作行为与作业特征作用机制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李锋-博士学位论文.pdf(9002KB) | 学位论文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锋]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锋]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锋]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