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 OpenIR  > 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
突发事件的群体心理反应特征、演化规律及管理干预
项目编号91124003
张侃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等级国家级项目
2011-12-31
结束日期2014-12-30
中文摘要突发事件群体中的人的行为,不仅大脑的情感系统敏感性增加,而且执行控制系统功能降低,更表现出很多新的特征,如从众、盲从、去个体化和冒险等。公众的这些行为特征又反过来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演化。本项目从多学科的视角,综合项目各主要参与方在相关学科的研究优势,首先通过行为模拟、远程观察、神经科学等多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多角度的考察人(群)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反应特征以及演化规律,着重关注群体在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的反应特点。并进一步关注各种媒体报道及公共舆论对群体事件演化的影响,着重关注大面积、快速传播的新兴媒体在事件演变中的作用;并通过相关人群进行模拟实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应急干预策略,并对有关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模拟验证。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但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为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干预奠定科学依据;对于科学、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而提升政府形象,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应急管理干预 应激 新媒体舆情 风险传播
项目经费180
URL查看原文
结题摘要非常规突发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的同时,也导致当事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变化,并通过各种媒介进一步引发更大范围的群体的行为异常,从而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次生伤害。如何有效控制事件的发展和危害的扩大,是突发事件处置中的重要问题。本项目以解决该问题为目的,围绕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紧急情景下的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反应规律”,展开一系列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研究首先通过对突发事件进行实验室和现场模拟,充分采用自然发生的生活事件案例,着重关注紧急情景下人的心理特征、反应机制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同时也关注突发事件后的舆情、尤其是新媒体舆情的演化特征与作用机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科学领域的突变理论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情绪控制理论,提出了常规事件变成非常规事件的突变理论构建:在个体处于紧急情景时,前额叶无法控制杏仁核的情绪反应,是使得个体转向非理性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在群体水平,控制变量中的某些因素会促发群体事件中的主体由非暴力向暴力对抗转变。本项目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上述心理与媒体特别是新媒体作用机理的心理干预与新媒体干预策略。尤其以人群密集的某风景区为案例,充分分析了人群行为规律和风险特点,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包括疏导标识的优化和拥堵防控标准的制定,对于重点区域进行风险分析,并编制突发事件人群疏散预案,最终开发人群疏散智能控制系统,并投入实际运行。这些研究既产生了一系列基础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国内相关应用部门的认可的成果。这样研究成果也为集成平台“突发事件应急平台体系的基础平台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际案例的应用。
文献类型项目
条目标识符https://ir.psych.ac.cn/handle/311026/30220
专题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侃.突发事件的群体心理反应特征、演化规律及管理干预.201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侃]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侃]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侃]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