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行为与社会关系对就业结果的影响
刘泽文
2006-05-31
摘要求职过程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大学生来说,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本研究在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指导下,6个月内,分3个阶段对全国5所高校的1200名(最终保留434名)大四毕业生进行追踪研究,总体研究结果证明,计划行为理论在中国大学生求职行为研究中具有适用性,通过完善主体规范与行为控制感的测量方法,TPB变量对中国大学生求职行为的方差解释率达到54%,并证明主体规范对求职行为有直接预测作用。 通过对比求职行为与社会关系对求职结果和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关系对求职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专业与职位的匹配度、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求职行为对这三项就业结果指标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求职行为只在面试数量上的预测力强于社会关系的预测力。
关键词求职行为 社会关系 求职结果 就业质量 计划行为理论
学位类型博士
语种中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学位授予地点心理研究所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4496
专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回溯数据库(1956-201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泽文. 大学生求职行为与社会关系对就业结果的影响[D]. 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0001_20031801250242(731KB) 开放获取--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泽文]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泽文]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泽文]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10001_200318012502425刘泽文_null.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