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岁儿童自发脑电频谱相干的发展及认知水平的脑诱发电位研究
张琼
2006-06-05
摘要发展心理学中关于儿童心理发展一直以来存在阶段论和连续论两种观点,阶段论和连续论都有各自的支持依据,但目前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一些脑电生理的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脑电发展对认知发展有很好的提示作用。但现有的脑电生理研究在探讨这一问题尚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童年中期是个体发育成熟前的最后一个关键期,大脑重量、额叶发育都非常显著,因此,本研究自童年中期大脑发育的特点入手,从自发脑电和诱发脑电两个角度考察童年中期儿童自发脑电基本频谱相干的发展特点及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年龄的儿童认知发展与脑电发展的关系。研究一主要考察童年中期自发脑电频谱相干发展特点;研究二考察重量守恒水平不同的儿童在完成重量守恒任务时的脑电活动的时间进程;研究三考察不同年龄儿童完成认知任务的脑诱发电位表现。所得结果如下: 1. 自发脑电频谱相干研究发现在童年中期大脑发育存在7-8岁的加速期,并在11岁存在转折,在9、12岁达到高峰。支持儿童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的观点。 2. 不同守恒水平儿童在完成重量守恒任务时,主要表现为晚正成分的波幅差异,且波幅存在守恒水平与电极位置的交互作用,守恒组倾向于激活右侧额中央区,而不守恒组则倾向于激活中央额区。结果不能支持阶段论,但发展是否表现为连续性,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3. 9-10-11岁三组儿童在完成同一任务时的大脑活动存在显著差异,在脑电水平上,主要表现为N2波幅和电位图的差异,11岁组明显不同于9、10岁组。进一步考察9岁组、10岁普通智力组、10岁高智力水平组、11岁组四组儿童的诱发电位特点(潜伏期、波幅和电位图),发现,9岁组与10岁普通智力组之间N2波幅和电位图差异不显著,而10岁高智力水平组与11岁组在N2波幅和电位图上差异不显著。本实验结果提示认知发展在不同年龄段表现为阶段性,而由于同一年龄段的不同水平与其他年龄组存在水平相当的现象,认知发展从整体上看来表现为一定的连续性。 综合EEG与ERP的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童年中期认知发展和脑电发育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关键词发展 阶段性 连续性 自发脑电 事件相关电位
学位类型博士
语种中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学位授予地点心理研究所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s://ir.psych.ac.cn/handle/311026/4504
专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回溯数据库(1956-201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琼. 6-12岁儿童自发脑电频谱相干的发展及认知水平的脑诱发电位研究[D]. 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0001_20031801250242(3008KB) 开放获取--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琼]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琼]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琼]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