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of Key Laboratory of Mental Health, CAS
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类别结构分析 | |
其他题名 | The latent class structure of 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mong adolescent |
王孟成1; 任芬1; 吴艳1 | |
2014 | |
发表期刊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
文章类型 | 期刊论文 |
卷号 | 23期号:9页码:836-838 |
摘要 | 目的 探索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类别结构或群体异质性.方法 采用中文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The PTSD Checklist,PCL)测试了560名受汶川地震影响的青少年,并使用潜类别模型分析数据.结果 依据潜类别分析结果可以将其分成高症状组(115人,20.5%),无症状组(165人,29.5%),中等症状伴情感麻木组(188人,33.6%)和中等症状伴低回避组(92人,16.4%).男生在4个类别中分别为55.7%,49.7%,50.5%和50.4%,各类别比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6,P=0.669.结论 青少年PTSD症状可以分成四个潜类别,临床上应考虑不同的干预方案. |
其他摘要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latent class structure and heterogeneity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in adolescent.Methods The Chinese 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 (PCL-C) was used to assess 560 adolescent from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Latent Class Model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data.Results Latent Class Analysis revealed four classes of adolescent PTSD sample:pervasive disturbance (n=115,20.5%),no disturbance (n=165,29.5%),Intermediate Symptom with high Emotional Numbing (n=188,33.6%),as well as Intermediate Symptom with low avoidance (n=92,16.4%).The proportion of boys in each subsample were 55.7%,49.7%,50.5% and 50.4%,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of prevalence within each class (x2=1.56,P=0.669).Conclusions Four-class model best fit the data for PTSD symptoms,and different clinic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adopted. |
关键词 | 创伤后应激障碍 潜类别模型 群体异质性 青少年 |
学科领域 | 创伤心理学 |
DOI | 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4.09.021 |
URL | 查看原文 |
语种 | 中文 |
项目资助者 | 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 ; 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项目 ;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 广州大学新苗计划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0243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广州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2.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孟成,任芬,吴艳. 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类别结构分析[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9):836-838. |
APA | 王孟成,任芬,&吴艳.(2014).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类别结构分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3(9),836-838. |
MLA | 王孟成,et al."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类别结构分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3.9(2014):836-838.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类别结构分析.p(253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限制开放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孟成]的文章 |
[任芬]的文章 |
[吴艳]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孟成]的文章 |
[任芬]的文章 |
[吴艳]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孟成]的文章 |
[任芬]的文章 |
[吴艳]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