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 OpenIR  > 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
自我欺骗:为了调节个体心理状态
其他题名Self-deception: For adjusting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states
范 伟1,2; 杨 博1; 刘 娟1; 傅小兰2
通讯作者邮箱fuxl@psych.ac.cn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自我欺骗的研究方法、产生的原因和认知机制, 以及这一领域中有待解决的新问题。近期研究发现:基于自我欺骗产生的动机特点, 主要存在三类不同的定义方式, 大多数心理学家是基于第三类定义来研究自我欺骗。研究方法上, 适用性较强的自欺问卷是自欺性提升量表(SDE), 操作性较强的经典实验范式是点追踪任务。在认知过程的任一阶段中, 调节心理状态是个体产生自我欺骗的直接动机, 改变个体的心理状态或对事物的模糊感知可能阻止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未来应从如何调节个体心理状态的角度探讨和研究自我欺骗, 能够利用点追踪任务, 结合ERPs 或fMRI 技术为之后研究自欺产生的具体阶段、认知机制以及神经机制提供实证研究基础。

其他摘要

The current study aim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methods, generational origins, cognitive mechanism and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of self-deception in this filed. Recently, researches have found that self-deception have three different ways of definition based on its motiv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st psychologist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third definition.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about self-deception, the most applicable questionnaire was Self-Deceptive Enhancement (SDE), and the most operational classical paradigm was Dot-Tracking Task. Research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irect motivation of self-deception was to adjust psychological state at any period of cognitive process, so it’s possible to prevent self-deception by changing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states or promoting to hazily perceive things. 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how to adjust the psychological states of an individual for better to utilize self-deception, and adopted the dot-tracking task to explore the time course, cognitive mechanism and neural basis of self-deception by combining the event-related potential and fMRI.

关键词自我欺骗 研究方法 心理状态 认知机制
2017
语种中文
DOI10.3724/SP.J.1042.2017.01349
发表期刊心理科学进展
ISSN1671-3710
卷号25期号:8页码:1349–1359
期刊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URL查看原文
收录类别CSCD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德国研究基金会联合资助的中德合作项目(跨模态学习,NSFC 61621136008/DFGTRR-16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0883, 31470993,6137500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M561086);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YBA264); 湖南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50XL002);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15B152);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014BQ31);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LMH2014K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190001);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JJ2097, 2015JJ2101)。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1745
专题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
通讯作者傅小兰
作者单位1.湖南师范大学, 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单位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单位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范 伟,杨 博,刘 娟,等. 自我欺骗:为了调节个体心理状态[J]. 心理科学进展,2017,25(8):1349–1359.
APA 范 伟,杨 博,刘 娟,&傅小兰.(2017).自我欺骗:为了调节个体心理状态.心理科学进展,25(8),1349–1359.
MLA 范 伟,et al."自我欺骗:为了调节个体心理状态".心理科学进展 25.8(2017):1349–135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自我欺骗_为了调节个体心理状态_范伟.p(1283KB)期刊论文出版稿限制开放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范 伟]的文章
[杨 博]的文章
[刘 娟]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范 伟]的文章
[杨 博]的文章
[刘 娟]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范 伟]的文章
[杨 博]的文章
[刘 娟]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