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 OpenIR  >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动作镇痛的时间和空间效应及其脑机制
姚欣茹1,2; 吕雪靖1,2; 胡理1,2
2018-10
通讯作者邮箱luxj@psych.ac.cn ; huli@psych.ac.cn
会议名称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会议录名称摘要集-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页码239
会议日期10.30-11.2
会议地点北京
产权排序1
摘要

摘要:疼痛是一种同时受心理和生理影响的复杂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因药物镇痛的局限性和易依赖性,当前对于非药物镇痛的研究吸引了来自多个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甩手动作镇痛作为一种下意识的日常镇痛策略,其神经机理尚未明了。为探究动作镇痛的特征及其脑机制,本研究通过系列实验对比了甩手和非甩手后一定时间内,被试对激光诱发疼痛的感受性变化及其脑响应。实验一发现当给予被试相同物理强度的刺激,其在甩手后对疼痛刺激的评分要显著低于无动作条件,证实了动作的镇痛作用。实验二进一步探究了在刺激手动作后不同间隔时间(1s,15s,20s,30s)施加疼痛刺激对疼痛评分的影响,结果发现间隔1s时个体对疼痛强度评分最低,且随着间隔时间增加,疼痛强度评分有回升趋势,证明动作镇痛效果的时间效应。实验三中通过对比运动刺激手和非刺激手,考察了动作镇痛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被试只在运动刺激手的条件下,对疼痛的强度评分才会出现降低,说明动作的镇痛范围是局部的,即存在空间效应。最后,实验四利用脑电技术,同时探究了动作镇痛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及其脑机制。行为学上,我们得到了与上述实验趋势一致的结果。在脑电结果上,相比于其他条件,被试对刺激手动作后1s施加的疼痛刺激的脑响应(N1和N2-P2)幅度最小,这也为行为学结果提供了神经基础。此外,在N1之前,我们还发现一个特别的成分,称之为preN1。preN1是一个时间敏感的成分,刺激间隔1s的时候它的地形图分布主要在中前部,而刺激间隔15s的时候它的地形图主要分布在右后方。这提示我们不同时间间隔的动作镇痛可能涉及不同的心理过程。上述结果表明:动作具有镇痛作用,且随时间增长而减小,具有时间效应。此外,动作镇痛是一种局部镇痛,具有空间效应。

关键词疼痛 动作镇痛 脑电 N1 N2-p2 Pren1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7155
专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姚欣茹,吕雪靖,胡理. 动作镇痛的时间和空间效应及其脑机制[C],2018:23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动作镇痛的时间和空间效应及其脑机制.pd(769KB)会议论文 限制开放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姚欣茹]的文章
[吕雪靖]的文章
[胡理]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姚欣茹]的文章
[吕雪靖]的文章
[胡理]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姚欣茹]的文章
[吕雪靖]的文章
[胡理]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