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 OpenIR  >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大学生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及正念与焦虑抑郁关系
其他题名Associations of experiential avoidance, cognitive fusion and mindfulnes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许熙虎1,2,3; 崔云龙1,2,3; 曹静1,2,3; 祝卓宏1,2,3
第一作者许熙虎
通讯作者邮箱zhuzh@psych.ac.cn
心理所单位排序1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及正念与焦虑抑郁的关系以及正念在经验性回避与焦虑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14 年12 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和河南2 所高校抽取大学新生366 名,使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认知融合量表(CFQ)、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新生经验性回避为( 19.48 ± 7.62)分,认知融合为( 28.97 ± 10.84)分,正念为(66.32 ± 10.98)分,焦虑为(31.27 ± 6.95)分,抑郁为(34.82 ± 7.70)分;经验性回避对焦虑、抑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 =0.429、0.459,均P < 0.001);正念在经验性回避与焦虑抑郁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β = – 0.198,– 0.173;P < 0.01),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2.06 % 和18.80 %。结论 经验性回避对焦虑、抑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正念在经验性回避与焦虑抑郁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其他摘要

Objective To explore associations of experiential avoidance, cognitive fusion, and mindfulnes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ollege freshmen, and to analyze mediating effects of mindfuln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iential avoidance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Methods Totally 366 college freshmen, selected by using cluster sampling from two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and Henan provinces, were surveyed with 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Second Edition (AAQ-Ⅱ), 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 (CFQ), 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 (MAA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in December 2014. Results For all the participants, the average scores were 19.48 ± 7.62 for AAQ-Ⅱ, 28.97 ± 10.84 for CFQ, 66.32 ± 10.98 for MAAS, 31.27 ± 6.95 for SAS, and 34.82 ± 7.70 for SDS, respectively.Experiential avoidance showed a positively predictive function to anxiety and depression (β = 0.429, 0.459; P < 0.001). In addition , mindfulness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iential avoidance and anxiety,depression (β = – 0.198, – 0.173; P < 0.001, 0.01), with the values of mediating effect of 22.06% and 18.80%. Conclusion Experiential avoidance has a positively predictive effect on bo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mindfulness has a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iential avoidance and anxiety, depression.

关键词经验性回避 认知融合 正念 焦虑 抑郁 中介作用
2018
语种中文
发表期刊中国公共卫生
ISSN1001-0580
卷号34期号:5页码:741-744
期刊论文类型Article
收录类别CSCD
项目简介

北京科技计划项目(D151100002315003)。

CSCD记录号CSCD:6244645
引用统计
被引频次:9[CSCD]   [CSCD记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s://ir.psych.ac.cn/handle/311026/29152
专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许熙虎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许熙虎,崔云龙,曹静,等. 大学生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及正念与焦虑抑郁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18,34(5):741-744.
APA 许熙虎,崔云龙,曹静,&祝卓宏.(2018).大学生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及正念与焦虑抑郁关系.中国公共卫生,34(5),741-744.
MLA 许熙虎,et al."大学生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及正念与焦虑抑郁关系".中国公共卫生 34.5(2018):741-74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大学生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及正念与焦虑抑(679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许熙虎]的文章
[崔云龙]的文章
[曹静]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许熙虎]的文章
[崔云龙]的文章
[曹静]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许熙虎]的文章
[崔云龙]的文章
[曹静]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大学生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及正念与焦虑抑郁关系-许熙虎.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