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of Key Laboratory of Behavioral Science, CAS
名字的心理效应: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证据 | |
其他题名 |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First Names: Individual Level and Group Level Evidence |
苏红1; 任孝鹏1![]() | |
摘要 | 作为典型的标识符号名字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识别功能,随着互联网对人际互动方式的影响更加突出,名字作为交往初期人际互动的重要信息,其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回顾心理学在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上对名字的研究,可以发现名字既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又能反映群体的文化心理和偏好。在个体水平上,名字通过影响名字主人的自我认同或通过影响他人对名字主人的评价来影响其心理和行为;在群体水平上,名字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产品可以探讨社会的文化变迁规律。以往研究多是基于西方文化中的人名展开,然而中国人的名字具有自身的文化特殊性,这一点值得心理学家给予更多的关注。未来心理学应开展更多本土文化背景下中国人名字的实证研究,比如利用人名的演变更迭探究中国人独立性的代际变迁或是探究男性化/女性化名字与个体求职和网上约会的关系。 |
关键词 | 名字 心理效应 求职行为 网络交友 文化变迁 |
学科领域 | 社会心理学 |
2015 | |
语种 | 中文 |
发表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
ISSN | 1671-3710 |
期号 | 5页码:879-887 |
期刊论文类型 | 期刊论文 |
收录类别 | CSCD |
CSCD记录号 | CSCD:5435729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s://ir.psych.ac.cn/handle/311026/14751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苏红,任孝鹏. 名字的心理效应: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2015(5):879-887. |
APA | 苏红,&任孝鹏.(2015).名字的心理效应: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证据.心理科学进展(5),879-887. |
MLA | 苏红,et al."名字的心理效应: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证据".心理科学进展 .5(2015):879-887.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名字的心理效应_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313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下载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苏红]的文章 |
[任孝鹏]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苏红]的文章 |
[任孝鹏]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苏红]的文章 |
[任孝鹏]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