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 OpenIR  > 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精神分裂症谱系在社会互动中动态情绪加工机制与表达模式
项目编号31100747
黄佳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等级国家级项目
2011-12-31
结束日期2014-12-30
中文摘要在精神分裂症谱系中,分裂型人格个体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社交与人际关系缺陷,伴有情绪认知的异常。探讨精神分裂症谱系群体在社会互动中情绪认知的能力对揭示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发展康复干预的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本项目主要以精神分裂症谱系人群为研究对象,在以往静态表情加工过程研究的基础上,从动态情绪与社会互动情景的角度出发探讨其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与表达模式的特点。拟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在社会互动的情景中用实验任务考察精神分裂症谱系群体在社会互动情景中对动态表情知觉的神经机制;二是采集主试与精神分裂症谱系个体之间进行的对话视频中互动行为与情绪表达的指标,量化社会互动的动态过程,考察社会互动与情绪表达指标对社会功能的解释程度。预期结果能揭示精神分裂症谱系中动态表情知觉的神经机制与社会互动表达模式。最终为揭示精神疾病谱系群体社会互动能力缺损背后的病理机制做好理论上的铺垫。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谱系 社会互动 情绪知觉 社会功能
项目经费21
URL查看原文
结题摘要围绕精神分裂症谱系个体社会互动与情绪知觉的主题,本青年项目首先探讨了精神分裂症谱系中高危群体在双人互动情景中情绪知觉的神经机制,然后再考察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互动功能的认知因素,最后进行了中国与澳大利亚普通大学生群体双人社会互动行为模式的跨文化比较。 第一部分的研究以精神分裂症谱系中高危群体为研究对象,程序模拟双人互动情景,使用功能影像的方法考察个体在互动情景中对高兴出现和高兴消失的动态表情知觉的神经机制。第二部分的研究以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先考察患者的这种互动情景中情绪知觉能力是否是受损的:通过他们与健康对照组在互动情景中情绪知觉能力、工作记忆等任务中的对比,发现患者社会认知与神经心理认知功能上的受损;然后考察互动情景中的情绪知觉能力与其他认知功能对患者社会功能的解释作用分别有多大。通过使用多元回归,发现在排除了症状影响后,仅工作记忆就可以解释患者的社会互动功能的受损程度。前两个研究均有程序模拟双人互动情景,第三部分的研究则是考察在问题解决任务中两个被试真正的互动行为模式。通过视频行为编码和层级线性模型,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互动中的角色和互动时间对个体非言语互动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果已取的成果是在国际期刊中发表的四篇论文,其中三篇第一作者,这三篇中还包含一篇共同通讯。另有一篇研究结果也已撰写成文,处于投稿待审的状态。
文献类型项目
条目标识符https://ir.psych.ac.cn/handle/311026/30262
专题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佳.精神分裂症谱系在社会互动中动态情绪加工机制与表达模式.201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黄佳]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黄佳]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黄佳]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