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 OpenIR  > 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一般知觉运动缺陷及其神经机制
项目编号30970910
毕鸿燕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等级国家级项目
2009-12-31
结束日期2012-12-30
中文摘要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儿童在智力正常情况下表现出字词认知不准确、不流利以及拼写与解码能力低下,阅读水平显著低于同龄儿童。它是一种由神经生物学原因引起的特殊的学习障碍。与拼音文字不同,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主要缺陷不是语音缺陷,而是正字法加工技能缺陷和快速命名缺陷。拼音文字的大量研究表明阅读障碍存在超越语言层面的更为广泛的一般感知运动缺陷。那么,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是否也存在超越语言层面的一般感知运动缺陷呢?由于正字法加工技能与视觉瞬时加工有显著相关,快速命名与小脑功能有关,所以探索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视觉瞬时加工特点和小脑功能有利于揭示其障碍发生的一般知觉运动基础。本课题拟运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采用ERP和fMRI技术,深入探索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视觉瞬时加工特点和小脑活动特点,以期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诊断和矫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发展性阅读障碍 汉语 认知神经机制 视觉大细胞通路 小脑
项目经费27
URL查看原文
结题摘要整个研究按照项目计划进行,在完成计划任务的同时,扩展了相应的研究内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虽然智力正常,但是由于其低下的阅读水平,导致其成为学习困难的主要类型。本项目主要从视觉大细胞加工能力和小脑功能入手,探查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神经机制缺陷。关于视觉大细胞功能的研究,从行为和脑电水平都发现了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视觉大细胞加工能力的低下,这种视觉加工上的特点可能与汉字的语言结构分不开。同时,研究初步探查了视觉大细胞通路与汉字认知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于正常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大细胞条件下没有整体优势效应。关于小脑功能的研究,从行为和脑功能水平均发现了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不同于拼音文字条件下的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独特的小脑功能障碍,即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左侧小脑功能存在缺陷。总之,本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一般感知觉水平可能存在不同于拼音文字条件下的同类型儿童的独特认知神经机制,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进一步矫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类型项目
条目标识符https://ir.psych.ac.cn/handle/311026/30365
专题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毕鸿燕.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一般知觉运动缺陷及其神经机制.200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毕鸿燕]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毕鸿燕]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毕鸿燕]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